集体备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阐释与教学探讨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5月21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在临安校区活动中心227教室开展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实践”,由倪福东老师主讲,原理教研室主任王锋雷主持,原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会前,课程组老师已经就本章节教学的相关问题、难点等进行了讨论。会上,倪福东老师围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与现实逻辑如何展开这一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论证,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与社会形态的更替,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综合分析下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指出了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会面临到的现实阻碍与挑战。
教学展示结束后,课程组老师一致肯定了倪福东老师的教学成果分享,并分别作了点评。王锋雷老师认为,在关于“科学社会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的相关案例选择上,可以更多地选择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来分析,即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这一现象,进一步凸显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只有彻底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改造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在理论与现实上都体现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依据。阮玉老师认为,在阐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这一原则时,可以更多地结合一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改良时部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吸收,并进一步从资本主义社会改良的不彻底性指出其必然灭亡的趋势。龚岑老师认为,在阐释“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时,除了要阐明“按劳分配”在“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中的定位,也要结合我们国家当下的事实理解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质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从这个分配制度的阶段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此次集体备课,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理解,为今后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倪福东 图/姚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