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丨思政课教师有话说
今天,学院召开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座谈会,思政课教师们都有哪些新的感悟和认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徐青]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教育锚定了航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也更加坚定了信念,增强了信心。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紧扣“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健全医学院校特色思政育人模式,不断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厚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强化“大医精诚”价值引领,让“健康中国”理念在知行合一中生根发芽,为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贡献杭医力量。
[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教学督导 何菊仙]
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六要”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坚定理想信念,主动责任担当,增强职业荣誉感,努力激活和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加思政理论课的启发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院长助理、科研办主任 叶子辉]
坚持“八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明确要求,这是六年来作为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在医学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更强调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应当充分考虑医学生的特征,尊重医学生特征才能更好实现对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有贴合医学生特征的教育路径、内容才能更好实现新思想入脑入心,把政治性的内容用学理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杭医马院必须在擦亮马克思主义底色的同时,打造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并成长为具有行业特色的新时代马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曾特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为此,应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是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持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思政课真正触动学生心灵;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学术讲政治,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姚晓丽]
思政课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阐释,一是要重点阐述新思想的原则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二是要着重分析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判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形成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三是要广泛采用国内国际的比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的高度自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王锋雷]
自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以来,马院紧扣“六要”铸师魂、“八个相统一”育新人,致力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马院教师深耕基层共富,引导学生投身基层实践,聚焦基层治理创新,培育青年家国情怀。通过“调研深化理论、理论反哺实践”的育人模式,不仅丰富了思政教学案例库,还为乡村共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实现了思政课堂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彰显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
[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陈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认真践行思政课教师“六要”要求:政治要强,以新思想武装头脑,做信仰传播者;情怀要深,融家国、传道、仁爱情怀于育人实践;思维要新,创新辩证授方法;视野要广,贯通知识、国际、历史维度;自律要严,恪守纪律规矩;人格要正,以德立身铸师魂。通过持续自我革新,锻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硬核担当。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 刘文静]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深刻揭示,思政课的本质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教育实践,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经验中蕴含的"道"——即社会发展规律、价值真理与精神信仰的统一。这一本质特征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双重核心能力:既要筑牢理论根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更要提升转化效能,将理论逻辑转化为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话语。
[思政课青年教师 连宏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切体会到思政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关键工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要坚持以“政治要强”作为立身之本,在教学中旗帜鲜明传递真理力量,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思想困惑;以“情怀要深”浸润思政课堂,用鲜活的中国故事激发青年使命担当;以“思维要新”推动教学革新,善用数字技术让理论“活”起来;以“视野要广”打破时空边界,在历史纵深与国际比较中培养辩证思维。思政课教师唯有以“六要”为标尺,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政治品格、涵育师德师风,才能让信仰的种子真正扎根学生心田,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思政课青年教师 阮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青年思政教师,我深感使命如磐、责重千钧。总书记提出的“六要”要求始终指引我以政治信仰铸魂、家国情怀润心,贯通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与育人实践。课堂内,我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复兴路上青年何为”;课堂外,带领学生走进陈望道故居,在《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地体悟“真理之香甜”,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频共振。未来,我将砥砺奋进,不负总书记“办好关键课程”的殷殷嘱托。
[思政课青年教师 陈志茹]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刻体会到思政课教师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我要始终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引,将思政元素与医学人文教育深度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以透彻的学理分析阐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又要善于运用抗疫斗争中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红色医疗实践等教学形式,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